加入我们

疫苗之后,体检又呈乱象,两点教你认清什么是靠谱的体检

来源:乾元天成试管婴儿 作者:乾元天成 更新时间:2018-09-07 点击:

体检是老百姓健康的“守门员”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不二法则。但这些年来,体检行业乱象不断,令老百姓纷纷中招,无所适从。

1、体检行业乱象纷呈浮夸的基因检测市场

查一查基因,就能未卜先知,听起来很美好,现实却很骨感。

北京的杨女士曾花了5000多元给2岁的儿子做了一次“天赋基因检测”。据杨女士介绍,付款两天后,她就收到了采样工具,并按照说明书给儿子采集了口腔细胞,然后寄给检测机构。不到20天,杨女士就收到了50多页的精美的检测报告,里面有大量的数据表格和英语词句,很多内容看不懂。

部分机构宣称基因检测不仅能测出孩子的健康,如体型发育、疾病风险等,还可以检测孩子的运动、艺术、学习等天赋。

(来源:彭城晚报)

然而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张宏冰却表示,以目前的科技水平,所谓的天赋检测并不靠谱,涉嫌坑蒙拐骗、炒作概念。有的机构还吹嘘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让人“返老还童”留住青春,可以预防多种疾病,甚至包括预防肿瘤的发生,但事实上有效性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。

误检、漏检、未及时通知等现象频发

新华社曾报道过,长春市67岁的王女士被当地一家体检机构误将乳腺癌判断为乳腺结节,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,不得不将左乳切除。后来通过状告体检机构,法院判决机构赔偿10万余元。

切除乳房后,女性患者需要承受不美观、身体两侧重量不一致、脊柱侧弯等困扰,还可能会产生不小的精神压力。为了救命有时患者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,但像王女士这样因为体检过失带来的不必要损失,令人难以接受。

不靠谱的体检有时可能会带来更为残酷的后果。比如已经是晚期癌症,报告上却显示一切正常;检出了有高度风险的占位,却没有告知体检者进一步检查;查出了疑似恶性病变,报告上也写明了应进一步行彩超和CT检查,却没有及时把报告发到体检者手中,也没有打电话通知体检者……

包括最近媒体曝出的体检机构冒用医生名义、体检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等行为,都让人们对国内体检一再失去信心。

流水线上的体检

曾经有一位外国医生在中国做完体检后如此描述:

“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,更像是一家工厂,一家高效的工厂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,穿行在流水线上。”不得不承认,不少体检就像流水线作业,检查身体就像一道道工序:超声检查,三两分钟做完;触诊,随便摸两下就能过关;心电图,刚躺下就结束了……

对于体检机构来说,也许单位时间内体检的人数越多,收入也就越高。但体检不同于日常消费品,有时甚至会事关生死,这样的计件式工作,真的有效吗?

过度体检并不罕见

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表示:过度体检、过度医疗不是为了人民,而是为了人民币。

胡教授指出,目前冠状动脉CT已经成为体检中心和各级医院的“摇钱树”,临床上普遍不重视问诊,不区分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,有的医生甚至明知故犯,滥用CT。

一些不规范的体检机构为了经济利益,还常常给普通人推荐辐射量很大、收费不菲的PET-CT做癌症初筛。普通老百姓可能不了解,一次PET-CT的辐射量大约在10-30 mSv(毫西弗)之间。这是什么概念呢?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5公里的的地方,辐射是2.88 uSv(微西弗)/小时。照一次PET-CT,相当于在福岛核电站附近站上1年。

这种PET-CT的滥用,不仅会让体检者多花很多钱,还会给体检者带来完全没有必要的大量辐射伤害。

轻医生”现象严重

我国体检行业普遍重设备、轻医生,重化验、轻诊断。医生的检前问诊作用忽略不计,罕有人会耐心询问体检者家里有没有人得过什么病,身体有过什么情况,需要注意什么风险……

取而代之的,是冰冷的仪器和数据。许多机构以昂贵的设备为卖点,大肆宣传。殊不知设备再好、影像再清晰,负责操作和解读的人员不专业,也会影响体检效果。同样一张片子,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或许一眼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,而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体检工作人员,甚至冒用医生名义的非医学专业人士能不能看出问题,就很难说了。

或许该好好做个体检的,是体检行业本身……

什么才是靠谱的体检?

乱象如此,那到底什么才是靠谱的体检?能够被称为靠谱的体检,除了要有必备的硬件设施以外,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:

TAG:
【温馨提醒】有更多关于试管婴儿疑问请电:153238175510755-32978869、QQ:2676231249、在线专家咨询,将为您解答相关疑问!了解更多试管婴儿经验与心得,请加QQ群:461060588

健康保障